Site Logo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Facebook 直播

類風濕性關節炎被介定為一種慢性關節炎,其病徵會維持多於六星期。患者通常會出現關節腫痛,其以手部最受影響,包括手肘、手腕及肩膀 ;下肢如膝蓋、腳掌和腳眼等亦會遭受對稱性關節影響。患者在早上起床時經常會出現手指關節繃緊的晨僵現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是自身免疫系統出現毛病,侵襲自己的關節。吳醫生指出基因、家族病史及吸煙人士會較大機會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據統計,每四位病人中有三位是女性。一般而言,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患上此疾病。

治療方法可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種。非藥物治療主要是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及水療。而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服用消炎藥、傳統抗風濕藥物、生物製劑及口服標靶藥物服用。服用消炎藥只能減輕痛楚,並不能幫助改善病情。而服用傳統抗風濕藥物有效改善病情,但需定期檢查以了解其可引起的副作用。此外,生物製劑現時已有接近十款藥物,如點滴注射及皮下注射,同時近年亦開始推出口服標靶藥物來抑制免疫系統發炎的物質。

在治療指引上,「DAS 28指數」為衡量病情的標準。首先風濕科醫生會檢查患者28個關節中,有觸痛及腫脹的關節數目,再透過抽血檢測身體的「ESR紅血球沉降率」或「C反應蛋白(CRP)」等發炎指數。同時,配合患者的自我評估,以計算出病情的指數。

若「DAS28」指數高於5.1,代表病情活躍,發炎指數偏高。若指數介乎3.2至5.1之間為中度活躍。若指數介乎2.6至3.2,病情屬低度活躍。如指數低於2.6,意旨臨床緩解。吳醫生指現時的藥物,如生物制劑及口服標靶藥可以幫助患者達到臨床緩解。若患者能夠持續維持2.6或以下的指數,可避免關節繼續受侵蝕或出現腫痛,患者可維持正常的生活。

吳醫生補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黃金治療期為半年至一年內。因此適切的診斷及並尤為重要。不少病友在剛發病時,誤以為是普通關節炎及腰酸背痛,以致錯過了黃金治療期。他們的關節不但會腫痛,發炎物質還會破壞關節的軟性組織、軟骨、跟腱及韌帶等。一旦關節被破壞或骨質被侵蝕,它們便不可周遭復原。嚴重者,骨質會被侵蝕致變形。故患者應盡早求醫。

當日的直播反應熱烈,吳醫生為線上的病友們解答了他們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疑問,內容充實豐富。如欲了解知道更多內容,可登入以下Facebook連結重溫。

重溫直播

 

 

嘉賓:香港風濕病基金會副主席暨風濕病科專科醫生吳錦鴻醫生

風濕會客室 (精華版)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

2021年9月28日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於今年9月28日進行的直播,題目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邀請了香港風濕病基金會副主席暨風濕病科專科醫生吳錦鴻醫生向病友及大眾講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徵及治療方法。

John Doe

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