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常見問題

基金會的義務醫生會回答你的問題,但資料及內容只供參考,並不能取代主診醫生的專業意見或診斷。請聯絡您的主診醫生並向他提出您的疑問。

提問

    請留意基金會顧問團隊不會直接回覆你的提問,所有回覆將會將貼於本會的網頁上。

    網頁的資訊及顧問團隊的回覆只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請咨詢你的家庭醫生。

    • 檢查
    • 症狀
    • 系統性紅斑狼瘡
    • 藥物

    我女兒2022年12月確診SLE,服用抗排斥藥TACRO, 和類固醇有1年,2023年3月持續發燒,入院多次找不到感染跡象,醫生建議照PET CT SCAN查找, 結果發現有幾處淋巴結腫脹活躍,最大不夠2cm,聽說TACRO抗排斥藥與淋巴癌有關,現在女兒1個月了,她仍然持續每天斷續發燒,疲倦,氣喘,持續消瘦。 應否停服TACRO?改其他藥物? 停服TACRO淋巴結會否回覆正常?還是要取出化驗?

    謝謝你的諮詢。

    女兒持續發燒一個月,持續體重下降,身體已發出警號。這種情況需要盡快向清楚女兒患病背景的主診醫生求診。

    • 檢查
    • 痛症

    醫生你好,近期頸部一直有淋巴腺輕微腫脹的問題,就算是長時間都沒有退腫,早前曾在公院抽血驗到c3補體較低,其實指標正常。但公院醫生認為無特別跟進。平日有時會有關節無故(膝蓋)腫痛,想查詢c3補體曾經低下是否之後都需留意身體狀況?還是只是偶爾身體不好才出現?

    根據你的情況,目前不能清楚原因,建議定期跟進及再驗相關指數。如淋巴核有明顯腫大,可以抽組織化驗,以分別是自身免疫系統問題,血液問題,感染有關還是其他問題。

    • 檢查
    • 生物製劑
    • 症狀
    • 痛症

    我剛確診貝賽特氏症(白賽病),主的病徵包括: 1)長達近30年持續口腔性潰瘍,近期發病頻率上升至每月大約 25天; 2) 長達20年持續性眼睛發炎; 3)約4年手指晨僵及關節疼痛。 本人現在政府醫院風濕科就診,首次服用控痛風藥( colchicine tablet 0.5mg,每日一粒),現已服用2週, 但無明顯效果。 據網上治療白塞病資料顯示 ,目前生物製劑(TNF-a)對控制病情較為理想。由於政府醫院輪候需時, 本人十分擔心延誤病情 ,我想到私家醫生看病, 及早接受治療,由於該病患罕見,故特向 貴會請教下列問題: 1) 根據我的病情,通常醫生會釆用生物製劑治療方案嗎? 如果可以釆用,是否會要求病人檢查肺及肝功能,確定沒有肺結核及肝炎方可用藥? 我之前已經在醫院進行了一系列的血液檢查, 結果一切正常。 2)本人血糖偏高,用生物製劑合適嗎?

    謝謝你的諮詢。

    根據你所提及的狀況,相信要到診症室跟主治醫生見面,探討詳細的病歷及血報告,才可給予治療方案的意見。

    如採用生物製劑,要進行治療前的檢查,包括隱性肺癆測試,心電圖以及一些有關免疫系統及乙型丙型肝炎的血液檢查。

    一般而言,糖尿病與生物製劑治療並沒有衝突。

    如果你現在的病徵病狀反覆,建議你盡早尋求風濕專科醫生的協助。

    • 兒童風濕病
    • 檢查
    • 痛症

    你好,小朋友5歲,琴晚睡覺前話右腳膝頭位置好痛,唔可以伸直,但琴日無撞親,今早都有話痛,我想問咁情況係兒童風濕病?還是成長痛?還是過濾性病毒?請問可不可以給我點建議 ? 還有什麼檢查可以做來判斷病情? 謝謝

    5歲小朋友年紀小,只靠病徵較難診斷。如果小朋友的膝頭接著一、兩天仍痛,有腫脹,或情況反覆出現,影響食慾及情緒,建議盡快看兒科醫生作詳細檢查,早日找到原因。

    • 檢查
    • 痛症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飲食

    你們好,我於15/10/2022確診風濕性關節炎,我有網球手,哥以夫球手,肩周炎,腳底根膜炎,請問這些問題是否跟風濕性關節炎有關呢? 此外,在飲食,生活,運動上如何配合改善呢?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身免疫系統攻擊關節引致發炎,產生的痛楚是發炎性質, 反之,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肩周炎、足底筋膜炎是勞損性,所引致的勞損性痛楚跟發炎性痛楚有所不同。發炎性的痛楚,通常在長時間靜止,例如睡醒後會感到僵硬及疼痛,要稍為活動才得以紓緩。相反,勞損或退化性關節炎及筋膜炎,在休息後痛楚會減輕,但活動後則愈來愈痛。如果你的勞損嚴重使你分不清痛楚是發炎性還是勞損性,可以考慮進行超聲波或磁力共振檢查,以助確定關節痛楚的原因。

    至於在飲食、生活和運動上如何配合以助改善病情,可參考本會網頁內可供下載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小冊子的第九至十二頁。
    https://www.hkarf.org/wp-content/uploads/2022/04/2022_%E9%A1%9E%E9%A2%A8%E6%BF%95%E6%80%A7%E9%97%9C%E7%AF%80%E7%82%8E%E5%B0%8F%E5%86%8A%E5%AD%90-RA-booklet.pdf

    • 檢查
    • 系統性紅斑狼瘡

    前幾年確診紅斑狼瘡,病情一直處於偏活躍狀態,但平時除咗部分關節有時會痛同腫,冇乜其他明顯病徵。 近日去覆診抽血,醫生話C3指數變差,驚有腎炎。想問C3代表咩?有咩原因會影響C3指數?可以做咩去改善?感謝

    C3 是補體(Complement)的一種,是人體血清內的球蛋白,主要作用是在發炎過程中箝制病菌或其他病原體。而補體C3亦是監測系統性紅斑狼瘡活躍性的重要條件。

    當自身免疫系統抗奮,補體C3球蛋白就會被消耗並數量下降。如果紅斑狠瘡患者補體愈低,代表病情有可能有惡化的趨勢。但醫生也要針對臨床徵狀的活躍性評估病人是否真的復發。的確,紅斑狼瘡性腎炎的病人是可以沒有其他病徵的。如果懷疑有腎炎,醫生一般會為病人檢查尿液的蛋白有沒有超標,如果尿蛋白也有升高,便可能需要轉界腎科專科醫生作腎臟穿刺活檢,分析是哪一類紅斑狼瘡性腎炎,再對症下藥,補體水平自然會得到改善。

    • 檢查
    • 系統性紅斑狼瘡
    • 藥物

    醫生你好,29歲,女性,今年六月份發覺頸部一邊耳後多粒淋巴腫脹,有少許痛,另一邊頸部淋巴則正常,沒有其他症狀,醫生給予兩星期抗生素Augmentin,服藥後沒有改善。 七月尾抽血,ana 1:80。 九月尾再抽血,ana 沒有再驗,血液檢驗全部回復正常,淋巴亦縮細回復正常。 除初期服用抗生素外,沒有食過任何藥,現有兩個問題想請教下醫生。 1)憑以上的資料,可以評估到什麼原因? 2)ana 指數會否隨着淋巴回復正常,下降? 因後期沒有驗過ana

    憑以上資料,醫生以細菌感染為主因,所以處方抗生素為你消炎。抗核抗體(ANA)一般是當醫生懷疑病人有紅斑狼瘡時會抽驗的一種抗體,配合其他臨床徵狀(例如紅斑,關節炎,口腔潰瘍,脫髮等等),用來為病人確定是否有紅斑狼瘡而驗的。除非懷疑有假陽性,否則ANA一般是不用複驗。至於你的主診醫生為何幫你驗ANA抗體,向主診醫生本人詢問會比較適合。

    • 檢查
    • 物理治療/職業治療
    • 痛症

    本人身患肩頸背病一段時間, 亦有晨彊情況, 感覺肌肉崩緊, 而痛點亦每日游走, 令人疲憊, 無論食止痛藥, 拉筋, 熱敷冷敷情況亦沒有改善, 心情亦受影響. 本人從數月前的身體檢查中被發現RF FACTOR陽性, 之後在數次驗血中, B27, Anti-Sm/RNP, Anti-Sm, Anti-Ro (SS-A), Anti-La (SS-B), Anti-Scl-0, Anti-JO1全都是nagative, 醫生暫時未能確診是那類風濕病患, 故未有任何治療方案或藥物. 本人現只能每日受病痛折磨, 心感無助和無奈. 請問對本人的病狀, 可以給我點建議? 還有什麼檢查可以做來判斷病情? 謝謝。

    多謝你的諮詢。
    看見你已有全面的風濕專科血報告,相信你已經找了專科醫生診斷,明白頸背及肌肉酸痛為你帶來的不適。
    根據你的血液報告,加上你所提及的症狀,建議你需要覆診風濕專科醫生,監察臨床病徵。另外可以做物理治療以減輕臨床頸背肌肉酸痛的症狀。

    • 檢查
    • 痛症
    • 藥物
    • 評估

    你好,本人左手大拇指和尾指活動時感覺到痛,右手中指腫脹,雙手手臂疼痛。晚上睡覺時這些地方疼痛會加劇,而且雙手感到麻痹、刺痛和緊繃。吃過消炎止痛藥但沒有改善,這些情況持續了一個月,請問這是什麼疾病?謝謝。

    根據你的情況,可以是關節炎,肌肉或神經線的問題,如病徵沒有減退,建議找醫生作評估及安排合適檢驗,才能及早治療,對症下藥。

    • 檢查
    • 藥物
    • 計劃生育

    本人沒有任何身體異樣,但因為不孕最近去驗免疫,發現ANA 1:160 , C3 74。醫生建議每天吃Plaquenil 2粒吃3個月。請問ANA, C3 這些指數驗1次就確定我有免疫問題嗎?沒有病發症狀吃藥令指數回落是否合適的治療?

    有部分不育婦女的確會有自身免疫抗體(例如: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簡稱 ANA)陽性的情況,如果經過醫生診斷有可能有免疫系統失調傾向,有些合適的個案醫生是會考慮處方Plaquenil。大部分病人ANA只需要驗一次,不需每次覆檢測水平,而如果病人有紅斑狼瘡傾向,補體C3(正常值:80-160 mg/dl,不同化驗所的正常值可能略有不同)可以返映活躍性(越低越活躍),所以指數回升至正常反而是好事。

    • 2019冠狀病毒病
    • 檢查
    • 症狀
    • 痛症

    本人46歲, 1月中打完第一針疫苗兩週後, 開始有晨僵, 雙膝關節和足踝有問題, 2月中打第二針後, 雙手手指關節一直痛, 手踭也有些痛, 不過手指關節最痛和最影響生活, 看過風濕科, 3月中時驗血, ESR 45, 跟著到4月尾再驗血 ESR 29, 雖然已回落, 但手指痛沒有減少, 同時不知是否我一直食消炎止痛藥, 才令ESR 指數下降, 而不能反映真實狀況。到現在已痛了5個月, 雖然手指沒有腫也沒有變形, 我還在擔心是否真是呈陰性類風濕, 醫生也建議過可以照 MRI, 但MRI 收費非常昂貴, 所以在考慮現在去照會不會太早, 而不能照出來, 如現在太早照了又照不清楚, 我也沒有太多的金錢花費了, 所以關鍵時一般發病多久才照MRI, 才比較明顯, 請給點意見!

    如果關節疼痛了五個月,都不算短時間,磁力共振(MRI)一般可以偵測到早期風濕病變,但病人亦可以考慮接受較便宜的肌肉關節骨骼超聲波,看看有沒有風濕病變。

    • 2019冠狀病毒病
    • 檢查
    • 症狀
    • 系統性紅斑狼瘡

    大約10年前曾診斷為免疫力過高,吃了一年的藥物沒有改善就沒繼續追蹤,目前打了第一劑莫德納疫苗後有三天出現晨僵現象之後就穏定了,請問適合打莫德納第二劑嗎?會變成紅斑性狼瘡嗎?若免疫系統被打亂後會恢復正常嗎?

    建議你重新做一次免疫系統血液篩查,看看現在免疫系統的情況。再根據血液報告結果再建議處理方向。

    • 檢查
    • 系統性血管炎

    你好,本人最近皮膚出紅疹去睇皮膚科醫生,醫生切取組織化驗後證實屬於「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CLV)」,請問這個病症是屬於那科?

    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cutaneous leukocytoclastic vasculitis) 是病理組織的描述,屬一種小血管血管炎,主要影響皮膚,引起皮疹及局部潰瘍,有些人會有其他病徵,如關節痛,肌肉痛,大部分病人主要因皮疹情況反覆而需要治療。皮膚科醫生會作初步評估及切取組織化驗,你也可以找風濕科醫生作全身檢查,以排除系統性血管炎的情況,及早治療。

    • 2019冠狀病毒病
    • 檢查
    • 症狀
    • 類風濕性關節炎

    本人46歲, 打完第一針復必泰的兩週後, 有晨僵,同時有兩邊膝蓋和足踝關節問題, 蹲下很辛苦, 當時問醫生和打疫苗應該無關, 驗血結果 ESR, CRP 正常, 跟住打第二針之後, 關節問題上到手指關節, 一用力做事, 手指痛, 去睇私家類風濕科又驗血, 今次 ESR =45, CRP=3.8, 醫生說 ESR 高原因是我有貧血, 其實我只是輕微貧血, 血紅素是10.8, 而且一向都有點貧血, 但第一次驗血 ESR 是正常, 現在是45, 我擔心我是初期類風濕在發展中, 而且打完疫苗到如今已經個半月, 但關節依然沒有好轉, 每天服消炎止痛藥, 不知道是疫苗反應, 還是類風濕的初期。

    由於你關節痛的症狀持續,需要服用止痛藥去控制症狀,並且驗血報告的兩種發炎指數ESR及CRP都上升了,而又出現了輕度貧血,建議你盡量尋求醫生的評估,去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 檢查
    • 症狀
    • 評估
    • 類風濕性關節炎

    本人今年 50歲,女性,2021年8月中左手差不多同時出現母指弓彈手及手腕痛,已立即看骨科醫生,當時骨科醫生開了一個星期消炎藥,但弓彈手及手腕痛未有大改善。 直至11月中轉看另一位骨科醫生,骨科醫生指可能係類風濕關節炎,建議叫我照MRI找出原因,骨科醫生看完報告指應該係風濕問題,轉我看風濕科醫生。 係12月30日第一次見風濕科醫生,經初步診斷及睇MRI 片後,風濕科醫生表示 50% 有機會係類風濕,但實際情況必須經驗血看看有冇炎症等等才可得知情況。當日即時抽血及雙手照x-ray. 係1月6日再次見風濕科醫生看報告,風濕科醫生表示驗血報告 (RA factor, CCP, CRP 等)係全部正常,雙手x-ray顯示mild periarticular osteopenia. 風濕科醫生表示按報告我唔係類風濕,但留意雙手x-ray顯示mild periarticular osteopenia及 另一情況係有2成類風濕病患者係驗血中係驗唔出有問題。   作為follow up,我會係三個月後再次驗血(炎症方面)及留意右手會唔會有相同痛症。 風濕科醫生表示現在係當筋膜炎,俾左30天消炎藥消用來消退左手手腕痛,並須要好好保護隻左手。 由2021年8月中至今(2022年1月),只係左手出現病徵(母指弓彈手及手腕痛),右手及其他關節並沒有任何痛症。 請問現在情況(特別係x-ray顯示mild periarticular osteopenia),是否有類風濕關節炎問題,謝謝。

    照以上情況評估,不能診斷你已經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因為這疾病的特點是關節持續發炎。
    同意繼續觀察症狀,如果發炎症狀愈趨頻密及時間愈長,則要再由醫生評估最新的狀況。

    • 檢查
    • 症狀
    • 類風濕性關節炎

    本人男性,42歲,一向不煙不酒,飲食均衡,定期運動,沒有長期病患、家族遺傳病及嚴重受傷等。 最近一次驗身報告中,看到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達 80.8 IU/mL (報告提到正常應為30左右),也曾在去年約兩星期間,左手曾有一節無名指有短暫輕微的「晨僵」(右手從來沒有),但兩星期過後便沒有了,近來便沒有了。 請問我應該如何處理好?

    在臨床上,類風濕因子呈陽性反應並不等於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仍然需要視乎有沒有持續出現關節發炎的症狀。故此我建議你觀察以上的症狀,如果繼續出現就需要進一步尋求醫生的意見。

    • 檢查
    • 症狀
    • 痛症

    你好。本人54歲女性,平日跑8到10公里,泳季每天游泳1小時以上,半年前開始打保齡。約兩個月前(每天游泳)開始兩邊舉手時肩痛,手腕無力及痛,大拇指下方痛,膝後方痛,不能跪坐。骨科及物理治療認為是shoulder impingement,過瘦,沒有肌肉支撐。其他情況可能是退化或勞損。X光顯示肩及右手腕正常(沒照腳)。類風濕因子正常。處分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及物理治療。情況反覆。也找中醫針灸。近兩週出現晨僵,起床後大致減退。持續晨跑,運動後改善。骨科認為關節痛外沒有紅腫熱,類風濕機會不大。但當日只檢驗類風濕因子時沒有晨僵情況,請問是否需要看類風濕再做其他檢查以防萬一?或先要求加驗anti CCP增加準確度?

    如果最近已完了一次類風濕因子並呈現正常的結果,便無需再驗。
    如果有持續關節痛及晨僵的現象,可以選擇Anti-CCP 抗體檢測。其用途在於當結果出現陽性反應時,有助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其他檢查如發炎指數,即紅血球沉降度 (ESR) 及C-反應蛋白 (CRP) 都有助推斷身體是否有發炎的現象。因為類風濕性關節患者的在以上兩個度數都會上升。

    • 檢查
    • 治療

    本人有蕁痲疹差不多8年,斷斷續續出疹,如出疹食敏感藥就能很快退。最近看皮膚科抽血檢驗,發現ana指數超標1:1240,但除了蕁痲疹病徵,沒有其他病徵。我會否得到嚴重免疫毛病嗎?指數咁高,嚴重性會不會同樣高?

    根據你的驗血報告的結果,我建議你由皮膚科醫生轉介到內科或免疫系統科醫生跟進。而現時醫管局的免疫系統科門診只設於瑪麗醫院內科部。

    • 檢查
    • 退化性關節炎
    • 類風濕性關節炎

    本人之前因腳痛前往急症室求診,骨科醫生說我的左邊髖關節嚴重退化,近乎骨磨骨的情況,而右邊情況正常。由於我以往沒有任何創傷記錄,骨科將我轉介內科,進行各種抽血,和MRI的檢查,以找出退化的原因。內科抽血結果顯示我有RA的因子,另外除了左邊髖關節有明顯受損和血液有RA因子,我幾乎沒有其他類風濕特徵,不過醫生想我試一下類風濕的藥物(甲氨蝶呤)。直至現在,我已經用藥差不多1年半,情況依然反覆,痛楚依舊,我開始懷疑到底我是否真的患上類風濕關節炎,有RA因子等於有類風濕嗎?我應該提出再作其他檢查嗎?另外,請問過往有案例是關於子宮內膜異位與類風濕嗎?

    據我所知,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子宮內膜移位沒有直接的關係。你只在一邊的髖關節有問題,而其他關節卻沒有影響。這的確與一般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所不同。你可以問醫生關於你的血液的發炎指數是否正常。一般當患者發炎時抽血檢驗顯示的發炎指數都會上升。而關節痛楚亦可能與關節已經受到損壞有關,所以如果情況嚴重,可能需要轉介骨科醫生,再作評估是否需要進行關節置換手術。

    • 檢查
    • 痛症

    本人36歲(女),由於身體出現不同地方(無指定地方痛)有時感覺骨痛刺痛或皮膚痛,入院檢查AnA1:320,但其他血報告正常,醫生當時確認為肌肉纖維痛症,強調不是紅斑狼瘡症,但其後手部出現光敏(感覺癢及小腫),之後自己好返,現在出現膝頭哥痛(但這些年久不久都有痛過)。請問以這個情況,需要再揾醫生檢查嗎?(而周身痛的感覺亦經運動後得以紓緩)

    如果出現新的症狀,而以前抗核抗體(ANA)檢驗又呈陽性反應,我建議你應找醫生再次進行較詳細的檢驗。

    John Doe

    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