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常見問題

基金會的義務醫生會回答你的問題,但資料及內容只供參考,並不能取代主診醫生的專業意見或診斷。請聯絡您的主診醫生並向他提出您的疑問。

提問

    請留意基金會顧問團隊不會直接回覆你的提問,所有回覆將會將貼於本會的網頁上。

    網頁的資訊及顧問團隊的回覆只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請咨詢你的家庭醫生。

    • 檢查
    • 生物製劑
    • 症狀
    • 痛症

    我剛確診貝賽特氏症(白賽病),主的病徵包括: 1)長達近30年持續口腔性潰瘍,近期發病頻率上升至每月大約 25天; 2) 長達20年持續性眼睛發炎; 3)約4年手指晨僵及關節疼痛。 本人現在政府醫院風濕科就診,首次服用控痛風藥( colchicine tablet 0.5mg,每日一粒),現已服用2週, 但無明顯效果。 據網上治療白塞病資料顯示 ,目前生物製劑(TNF-a)對控制病情較為理想。由於政府醫院輪候需時, 本人十分擔心延誤病情 ,我想到私家醫生看病, 及早接受治療,由於該病患罕見,故特向 貴會請教下列問題: 1) 根據我的病情,通常醫生會釆用生物製劑治療方案嗎? 如果可以釆用,是否會要求病人檢查肺及肝功能,確定沒有肺結核及肝炎方可用藥? 我之前已經在醫院進行了一系列的血液檢查, 結果一切正常。 2)本人血糖偏高,用生物製劑合適嗎?

    謝謝你的諮詢。

    根據你所提及的狀況,相信要到診症室跟主治醫生見面,探討詳細的病歷及血報告,才可給予治療方案的意見。

    如採用生物製劑,要進行治療前的檢查,包括隱性肺癆測試,心電圖以及一些有關免疫系統及乙型丙型肝炎的血液檢查。

    一般而言,糖尿病與生物製劑治療並沒有衝突。

    如果你現在的病徵病狀反覆,建議你盡早尋求風濕專科醫生的協助。

    • 症狀
    • 系統性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所引發的淋巴結腫大及頭痛可以如何處理?因為未達確診標準,目前只有celebrex消炎藥可食。

    淋巴結腫大及頭痛可以由各種原因引起:感染性疾病(如肺結核病) 、血液疾病(如淋巴癌) 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如紅斑狼瘡) 。因不清楚你目前情況,如有沒有抽取淋巴組織化驗以確診,建議和主診醫生確認沒有其他問題,才可以把病徵歸為紅班狼瘡或其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所引發。如排除了感染性疾病和血液疾病的可能性,並確診患上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狼瘡) ,消炎藥可在需要時服用減輕病徵,但長遠要使用其他藥物,來控制整體病況,減少復發機會。

    • 2019冠狀病毒病
    • 檢查
    • 症狀
    • 痛症

    本人46歲, 1月中打完第一針疫苗兩週後, 開始有晨僵, 雙膝關節和足踝有問題, 2月中打第二針後, 雙手手指關節一直痛, 手踭也有些痛, 不過手指關節最痛和最影響生活, 看過風濕科, 3月中時驗血, ESR 45, 跟著到4月尾再驗血 ESR 29, 雖然已回落, 但手指痛沒有減少, 同時不知是否我一直食消炎止痛藥, 才令ESR 指數下降, 而不能反映真實狀況。到現在已痛了5個月, 雖然手指沒有腫也沒有變形, 我還在擔心是否真是呈陰性類風濕, 醫生也建議過可以照 MRI, 但MRI 收費非常昂貴, 所以在考慮現在去照會不會太早, 而不能照出來, 如現在太早照了又照不清楚, 我也沒有太多的金錢花費了, 所以關鍵時一般發病多久才照MRI, 才比較明顯, 請給點意見!

    如果關節疼痛了五個月,都不算短時間,磁力共振(MRI)一般可以偵測到早期風濕病變,但病人亦可以考慮接受較便宜的肌肉關節骨骼超聲波,看看有沒有風濕病變。

    • 2019冠狀病毒病
    • 檢查
    • 症狀
    • 系統性紅斑狼瘡

    大約10年前曾診斷為免疫力過高,吃了一年的藥物沒有改善就沒繼續追蹤,目前打了第一劑莫德納疫苗後有三天出現晨僵現象之後就穏定了,請問適合打莫德納第二劑嗎?會變成紅斑性狼瘡嗎?若免疫系統被打亂後會恢復正常嗎?

    建議你重新做一次免疫系統血液篩查,看看現在免疫系統的情況。再根據血液報告結果再建議處理方向。

    • 治療
    • 症狀
    • 痛症
    • 評估
    • 類風濕性關節炎

    30/4開始手指關節痛,朝早關節有d緊,今日5/5去睇街症,醫生話類風濕要6個月先知,所以冇抽血,話觀察下先,淨係開左消炎止痛藥,同冬青膏。 請問類風濕真係要6個月先知嗎? 咁我咪要痛6個月? 同埋萬一真係有類風濕,觀察6個月咁耐,會唔會拖延左治療令病情嚴重左呢?如果抽血係正常,咁係咪即係冇類風濕呢?

    根據美國及歐洲風濕學學會類風濕性關節炎分類指引,我們會根據患者的關節症狀(包括腫痛)維持六星期以上,配合臨床及驗血報告,方可決定是否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

    根據你的描述,你的症狀大約維持三至四星期。其實有很多原因都可以導致關節痛,可以首先留意日常生活作息是否有很多耗損關節的動作。

    建議關節症狀如果持續,可以寫轉介信到風濕專科,篩查是否患有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

    • 治療
    • 症狀
    • 痛症

    本人 66歲,女性, 去年3月雙肩周炎未癒,今天3月初某天早起全身關節僵硬及痛,已持續至今 (28/4),3月29號開始晨早右手不能屈曲並持續,繼而左手,4月8號開始服食 Acroxia 止痛,但左右手於4月中開始整天發麻,針吉,手掌紅,熱,掌心關節痛,手腕痛,日漸無力,不能開水樽蓋及其他需要用力的動作。雙腳亦有麻脹感,右腳底筋痛,髖,膝,肩,手踭關節附近有腫脹現象,附近肌肉痛…. 去年7月曾驗血發現 CK 指數高,2月曾覆診 CK未退, 但未有發現有類風濕+? 但我今年 3月已出現上述狀況,由於公院覆診未到期,現時不知如何是好?

    你的情況比較複雜,除了關節僵硬及痛,驗血還發現 CK (Creatine kinase, 肌酸激酶) 指數高,因已在公院覆診,相信醫生已知道你的情況。臨床上要病徵和化驗結果一同分析才能診斷你的問題是不是風濕科疾病,而近來你亦有肌肉痛及痳痺等病徵,如情況持續沒有改善,可找家庭醫生再轉介回公院,另也可以找內科或風濕科專科再評估。

    • 治療
    • 症狀
    • 評估

    本人20+女性,三個月前自從扭傷腳踝後,不知是否當時沒有妥善康復只看了數次鐵跌打+針灸,現時事隔三個月每早起身腳踝位置都會感到僵硬腫脹不舒適,而平日步行跑步是沒問題的不會感到痛,抽血檢查顯示anti-nuclear factor (positive 1.6) 現時醫生建食消炎止痛藥,但感覺成效不大,我還可以做什麼,看中醫會否比西醫好?

    根據你的情況,腳踝位不適已達 3個月,如未檢查可先做 X-光或關節超聲波檢查,了解腳踝位軟組織及筋骨有沒有創傷。ANA (Anti-nuclear antibody,抗核抗體) ,又稱 ANF (Anti-nuclear factor,抗核因子), 這一項檢查通常會作參考及初步了解病情,有助醫生診斷,但只靠ANA不能完全掌握情況。如有風濕免疫系統疾病的家族史,腳踝位腫脹不退,建議找風濕科醫生作詳細評估。消炎止痛藥可以暫時消退僵痛,但不建議長期服用。

    • 2019冠狀病毒病
    • 治療
    • 症狀
    • 類風濕性關節炎

    我上網睇過好多資料,這個病有機會係有細菌侵襲,激使免疫系統出嚟打仗,我上年7月尾打第一針,8月尾打第二針,復必泰,今年1月尾就開始有病徵,可能我係遺傳有 RA 因子,但一路 50 多年來都無事,因我連一支流感針都無打過,醫生,你覺得這個可能性是否很大呢? 這個病的指數會服食藥物後降低嗎?會有病人最後完全康復,無需服藥嗎 ? 由於係最近發生,本人現在非常擔心 ! 已在醫院排期,可惜還未收到排期紙 ! 又怕服藥後會有副作用,每天也在想這個病的事情,現在晚晚失眠 !

    有關新冠疫苗會否引發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或令病人病情惡化,日前研究顯示沒有相關證據。風濕科病人如病情穩定,接種新冠疫苗是有效預防新冠重症及死亡的方法。接種新冠疫苗後有輕微不舒服或關節問題,大都會在短期內慢慢康復,有些人可能會在需要時服食止痛藥或消炎藥物。

    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臨床檢查及化驗結果配合,有RA 因子並不能立即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如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醫生會為病人定期檢驗發炎指數,來評估病情及調校藥物。

    現今網絡上充斥大量健康資訊,大眾可以作為參考,但不一定適用於個別人士。你目前的情況,因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家族史,而開始有相關病徵,應儘早向家庭醫生或風濕科醫生求診,和醫生溝通商量,積極面對。

    • 2019冠狀病毒病
    • 檢查
    • 症狀
    • 類風濕性關節炎

    本人46歲, 打完第一針復必泰的兩週後, 有晨僵,同時有兩邊膝蓋和足踝關節問題, 蹲下很辛苦, 當時問醫生和打疫苗應該無關, 驗血結果 ESR, CRP 正常, 跟住打第二針之後, 關節問題上到手指關節, 一用力做事, 手指痛, 去睇私家類風濕科又驗血, 今次 ESR =45, CRP=3.8, 醫生說 ESR 高原因是我有貧血, 其實我只是輕微貧血, 血紅素是10.8, 而且一向都有點貧血, 但第一次驗血 ESR 是正常, 現在是45, 我擔心我是初期類風濕在發展中, 而且打完疫苗到如今已經個半月, 但關節依然沒有好轉, 每天服消炎止痛藥, 不知道是疫苗反應, 還是類風濕的初期。

    由於你關節痛的症狀持續,需要服用止痛藥去控制症狀,並且驗血報告的兩種發炎指數ESR及CRP都上升了,而又出現了輕度貧血,建議你盡量尋求醫生的評估,去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 檢查
    • 症狀
    • 評估
    • 類風濕性關節炎

    本人今年 50歲,女性,2021年8月中左手差不多同時出現母指弓彈手及手腕痛,已立即看骨科醫生,當時骨科醫生開了一個星期消炎藥,但弓彈手及手腕痛未有大改善。 直至11月中轉看另一位骨科醫生,骨科醫生指可能係類風濕關節炎,建議叫我照MRI找出原因,骨科醫生看完報告指應該係風濕問題,轉我看風濕科醫生。 係12月30日第一次見風濕科醫生,經初步診斷及睇MRI 片後,風濕科醫生表示 50% 有機會係類風濕,但實際情況必須經驗血看看有冇炎症等等才可得知情況。當日即時抽血及雙手照x-ray. 係1月6日再次見風濕科醫生看報告,風濕科醫生表示驗血報告 (RA factor, CCP, CRP 等)係全部正常,雙手x-ray顯示mild periarticular osteopenia. 風濕科醫生表示按報告我唔係類風濕,但留意雙手x-ray顯示mild periarticular osteopenia及 另一情況係有2成類風濕病患者係驗血中係驗唔出有問題。   作為follow up,我會係三個月後再次驗血(炎症方面)及留意右手會唔會有相同痛症。 風濕科醫生表示現在係當筋膜炎,俾左30天消炎藥消用來消退左手手腕痛,並須要好好保護隻左手。 由2021年8月中至今(2022年1月),只係左手出現病徵(母指弓彈手及手腕痛),右手及其他關節並沒有任何痛症。 請問現在情況(特別係x-ray顯示mild periarticular osteopenia),是否有類風濕關節炎問題,謝謝。

    照以上情況評估,不能診斷你已經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因為這疾病的特點是關節持續發炎。
    同意繼續觀察症狀,如果發炎症狀愈趨頻密及時間愈長,則要再由醫生評估最新的狀況。

    • 檢查
    • 症狀
    • 類風濕性關節炎

    本人男性,42歲,一向不煙不酒,飲食均衡,定期運動,沒有長期病患、家族遺傳病及嚴重受傷等。 最近一次驗身報告中,看到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達 80.8 IU/mL (報告提到正常應為30左右),也曾在去年約兩星期間,左手曾有一節無名指有短暫輕微的「晨僵」(右手從來沒有),但兩星期過後便沒有了,近來便沒有了。 請問我應該如何處理好?

    在臨床上,類風濕因子呈陽性反應並不等於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仍然需要視乎有沒有持續出現關節發炎的症狀。故此我建議你觀察以上的症狀,如果繼續出現就需要進一步尋求醫生的意見。

    • 乾燥綜合症
    • 症狀
    • 痛症

    醫生你好,本人母親68歲,她︰ 1) 5月尾時開始頭痛,手腳出現紅點,眼睛異常痕癢/感覺有異物,亦有肚瀉; 2) 6月頭時曾經發燒及左膝腫痛+積水入院,骨科醫生懷疑Septic Arthritis, CRP曾高達204, ESR 96,但關節液卻種不到菌,抽關節液及注射抗生素後便出院,服食一個月Augmentin; 3) 出院後間歇頭痛及低燒 (37.5-38)及後第二、三次入院亦找不到病因,出院後左膝痛稍稍改善但8月又再輕微踵,之後又好轉; 除了膝痛,左腰亦開始痛,眼睛感覺越來越乾,視力轉差,家人再三堅持醫生才肯轉介風濕科,老人家感覺十分委屈難受。 想請教仲有冇d咩測試/驗血要做? 有d咩自身免疫疫病ge可能?乾躁症?藥物性狼瘡? 公立風濕科排期診要等好耐, 期間有d咩可以做去避免情況惡化? 我地會考慮看私家風濕科同眼科,想請教睇眼科需要先與風濕科醫生協調嗎?因為唔知係咪要驗眼先可以食Plaquenil等藥物, 同埋係有d風濕病例如乾燥症ge診斷必須驗眼?

    建議可以由風濕科專科醫生及眼科醫生跟進,特別是眼部出現了一些症狀。而眼乾燥症是可以由眼科專科醫生作出檢驗。至於在進一步檢查及用藥方面,可以由專科醫生在評估後再作決定。
    由於這專欄只提供風濕病疾病的資訊,抱歉未能因個別個案將作診症評估。

    • 檢查
    • 症狀
    • 痛症

    你好。本人54歲女性,平日跑8到10公里,泳季每天游泳1小時以上,半年前開始打保齡。約兩個月前(每天游泳)開始兩邊舉手時肩痛,手腕無力及痛,大拇指下方痛,膝後方痛,不能跪坐。骨科及物理治療認為是shoulder impingement,過瘦,沒有肌肉支撐。其他情況可能是退化或勞損。X光顯示肩及右手腕正常(沒照腳)。類風濕因子正常。處分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及物理治療。情況反覆。也找中醫針灸。近兩週出現晨僵,起床後大致減退。持續晨跑,運動後改善。骨科認為關節痛外沒有紅腫熱,類風濕機會不大。但當日只檢驗類風濕因子時沒有晨僵情況,請問是否需要看類風濕再做其他檢查以防萬一?或先要求加驗anti CCP增加準確度?

    如果最近已完了一次類風濕因子並呈現正常的結果,便無需再驗。
    如果有持續關節痛及晨僵的現象,可以選擇Anti-CCP 抗體檢測。其用途在於當結果出現陽性反應時,有助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其他檢查如發炎指數,即紅血球沉降度 (ESR) 及C-反應蛋白 (CRP) 都有助推斷身體是否有發炎的現象。因為類風濕性關節患者的在以上兩個度數都會上升。

    • 症狀
    • 痛症

    2017年10月左手拇指患上彈弓指,食藥冇效, 延至2018年2月在患處打類固醇。 一個月後,手指多個關節疼痛,好快全身關節都痛。 看了幾個風濕科醫生,其中兩個懷疑我是銀屑病關節炎, 因我爸爸有很嚴重的牛皮癣。 但由2018年至今 ECR、CRP都正常, 但由去年開始兩個指數持續升高 (但都在正常範圍內)。 關節只出現疼痛,沒有紅腫或晨僵, 醫生也只是開ACROXI 90MG給我, 之前我一星期只食3次,勉強可以止痛。 但由今年3月開始關節得好厲害,特別是膝蓋、頸部、手 & 背部, 而且關節常常發出聲響,要每晚食ACROXI。 在北區醫院照過X 光,冇問題。是否要照超聲波? 如果要食類固醇要長期食嗎? 請問我現在該怎做?

    由於未能確定你關節疼痛的原因,建議必需繼續求醫去監察你的病情。服用消炎止痛藥可暫時紓緩關節的痛楚,而是否需要使用類固醇藥物則必定需由醫生決定,視乎病情的嚴重性及考慮痛症的成因。

    • 症狀
    • 藥物

    本人已經開始服用MTX+葉酸(翌日),有三個星期(1st-MTX5mg/葉酸5mg、2nd-MTX5mg/葉酸5mg、3rd-MTX7.5 mg/葉酸10mg),嚟緊第四個星期,將會服用(MTX10mg/葉酸10mg) 但左踝紅腫痛部位仍然未見消腫,及右足踝內側仍有按痛但冇腫(暫時只有這兩個部位有事),是MTX對我症狀冇效用?還是它起效較慢,有待觀察?如果都係冇進展,是否需要加多另一隻抗風濕藥治療或者選擇生物製劑?它的副作用有甚麼?是否患有淋巴癌機會高啲? 另外想問問,左足踝腫脹部份,早上起床比較冇咁腫,起碼看清楚突出嚟個關節骨,但慢慢由中午開始,又腫脹返,點解會這樣?(註:整天留在家中休息,沒有外出活動)

    甲氨喋呤 (Methotrexate/MTX)有時在加藥後需要等待數星期才發生預期效用,甚至有時或需要很大的份量如15毫克(mg)去治療較頑強的炎症。醫學研究顯示較長使用MTX的確可能有較大風險引發淋巴癌。但這機會率相對仍然偏低,故此當得到醫療效果時,MTX藥物的劑量應該盡量減低,以平衡副作用出現的風險。

    • 症狀
    • 痛症

    你好!我剛得知我姨姨(五十多歲)大概半年前兩邊中指的PIP joint開始有晨僵,最近兩邊手肘也有一樣的問題,其他手指和其他關節則沒有問題。通常早上睡醒後更嚴重,持續也有半小時以上,活動關節後會舒緩。受影響的關節有痛,但沒有紅腫,而且手指對冷水也變得更敏感。沒有發燒或其他皮膚症狀。沒有類風濕的家族病史、沒有吸煙。請問她是否應該檢查類風濕關節炎?要看專科醫生嗎?還是普通醫生也可?因為專科醫生價錢昂貴,她不願意去看,所以想知道普通家庭醫生是否也可以進行初步檢查診斷。感謝!

    如果多於一個關節持續有晨僵症狀出現,建議尋求醫生的意見。根據所描述的情況,應可先找普通科或家庭科醫生進行初步評估。

    • 症狀
    • 藥物
    • 類風濕性關節炎

    本人上年五月初,雙膝及右踝紅、腫、痛,已經立即看風濕免疫科,驗血全部免疫系統病都係negative,但血沉、丙蛋白高,吃了消炎藥止痛藥+類固醇三星期,仍未見好轉,西醫建議服用「MTX」,我唔想吃,唯有試吓中醫治療,怎知吃了一個星期已經消腫,然後一直中藥調理。 可是到了七月雙手指有晨疆情況,伸展數下又正常返,但此情況持續至十月左右,每隔一個月在風濕科西醫跟進觀察,驗血正常,都沒有問題。 無耐十二月尾突然間左踝腫痛,也立即看返西醫,血沉及病蛋白又高咗,今次建議服用「MTX」,但我仍然怕不是類風隰,及怕副作用,醫生說開兩星期消炎藥順便給我時間考慮用唔用藥,最後再睇回中醫,希望好似上次能夠消腫痛,但今次完全冇用,反而右踝亦有輕微腫脹痛,請問我是否確診「類風濕」?真係要開始服用「MTX」?

    由於只有一個左足踝關節長期受影響,雖然未像一般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數個關節影響,但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況且驗血報告也證實有發炎的現象。由於左足踝已經有較長時間發炎,試用甲胺喋呤(methotrexate)也是一種醫治方法。

    • 檢查
    • 症狀
    • 系統性血管炎

    你好,我今年43歲,女性,大約兩年前開始有關節痛問題,初時是手指關節痛,每天起來都要幾小時才會稍為減輕痛感,後來開始連手腕,膝頭,腳踝和腳趾都會痛,全部都雙邊痛,政府醫院幫我驗血,有發炎指數,但類風濕指數擇界,初時懷疑是血管炎,因為我右頸動脈在30多歲時塞了差不多50%,醫認為我不是因為年齡大而塞血管,而且我沒有高膽固醇,糖尿病問題,所以幫我驗了血管炎因子,但結果又不是,情況一直沒有好轉,近一年持續有低燒,口腔潰瘍,口腔大約2星期會好轉,但很快又再潰瘍,低燒情況大多持續3個多星期,之後會正常,沒有低燒和口腔潰瘍時 ,關節腫痛會好一點,但那種痛一直存在,只是有時輕有時重 ,由於我是單腎人士 ,怕傷腎,醫生開了一種消炎止痛藥給我試試有沒有幫忙減輕痛,藥物是NAPROXEN TABLET 250MG,吃了會減低痛楚,但痛症沒有完全消失,現在很心灰,不知怎麼辦

    明白你對現在的情況感到很困惑。你這個個案比較複雜,如口腔潰瘍、低燒、關節痛、頸動脈閉塞及單腎的情況等,都不能單憑所描述的情況去作簡單的判斷。其中一個建議是診斷血管發炎或其他炎症除了安排驗血檢查外,也可透過一種叫PET-CT 正電子電腦掃描去作炎症檢查及分析,或可找出發炎的因由

    • 檢查
    • 症狀
    • 類風濕性關節炎

    我是中年女性,自從2020年8月尾開始左手(中指及無名指)早上起床時出現晨僵,右手有麻痺情況(右手情況已持續了半年)。 在9月照了手及頸X光,報告結果手骨正常,頸骨比較直,骨節與骨節之間空間比較少。 在12月驗血, RA Factor(Quan.):<10 ANA(IFA):Seronegative <1:100 我左手指關節沒有紅腫及痛只有晨僵,但今早起床右手手指有輕微僵硬情況( 不知是否與天氣凍有關) 1. 請問我有機會是類風濕關節炎嗎? 2. 如果是風濕關節炎,會否稍後轉變為類風濕關節炎? 3. 是否我頸椎問題影響到手指晨僵? 4. 晨僵問題出現了大約四個多月,會否驗血及照X光未能反映實際病情?

    1. 根據你描述的情況,暫時不可確定你已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
    2. 在西方醫學上,只有「類風濕性關節炎」一病,卻沒有「風濕關節炎」。我估計你所表達的「風濕關節炎」是指一般關節痛或僵硬的情況,這只是一種症狀,卻不能歸納為一種病症。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一般都有關節痛及晨僵的症狀。
    3. 這是可以有關的。神經線受壓可以引致麻痹或僵硬的症狀。
    4.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一般在發炎時血液中的發炎指數都會上升。建議可抽血檢驗兩類發炎指數,即紅血球沉降率(ESR) 及C反應蛋白 (CRP)。

    • 檢查
    • 症狀
    • 系統性紅斑狼瘡
    • 類固醇

    您好!我過去大半年有手指晨僵,最近半年手指關節、手肘、手臂、腰、坐骨神經、筋膜炎一起發作,在骨科轉介風濕科,經數次驗血後 (ANA 1:160 SPECKLED, Anti dsDNA 8.7IU, C3 74, C4 13)確診為紅斑狼瘡,給予每天15MG Prednisolone 加鈣思健,服藥幾天後晨僵及痛症已遂漸消失,但另一位醫生說我沒有紅疹,不一定是紅斑狼瘡,但吃藥後又真的不再痛!請問以上化驗結果是否己可確認為紅斑狼瘡? 需服藥多久? 停藥是否會翻發? 沒有紅疹是否仍不能戶外活動,要避免紫外光? 謝謝!

    有時診斷紅斑狼瘡症並不容易。就你的個案而言,晨僵及手部關節痛都可能是症狀之一。但腰痛、坐骨神經痛及筋膜炎卻不是紅斑狼瘡症一般常見的症狀。而且一些早期病發的紅斑狼瘡症病人,可能只開始出現部分的症狀。

    至於驗血報告,因為沒有正常的參考值(reference range)以作參照,故此未能作出判斷。

    用藥方面,類固醇可以令因發炎引致的症狀迅速減輕,故此相信醫生會逐步調低類固醇的劑量,並且繼續監察有沒有新的症狀的出現,再評估患上紅斑狼瘡症的可能性。

    如果你暫時皮膚沒有出現紅疹,則沒有需要完全避免進行戶外的活動。但避免過度在陽光下暴曬,仍是一般應該保護皮膚的正常方法。

    John Doe

    Member